创新种植思路 促进水稻发展 我市水稻秧苗移栽工作正有序开展

www.maomin.org     发布时间:2024-05-24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在同德镇新民村,村民在整治过后的田里栽秧。

  眼下,正是水稻秧苗移栽的季节,在我市各地,水稻秧苗移栽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预计6月初将全部完成。

  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365体育博彩: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决策部署,今年以来,我市在稳步推进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引进新品种,探索新模式等方式,不断强化项目支撑,持续推动水稻产业发展,切实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项目支撑 科技助力 开辟水稻种植新赛道

  “我们这个地方已经20年没有种过水稻了,今年借助土地整治的契机,田改大块了,水也通了,田里再次种上水稻,村民都很高兴。”看着整治过后整齐的田块内栽满绿油油的水稻秧苗,仁和区同德镇新民村村民宁向国由衷地感到高兴。

  宁向国是新民村的退休村干部,此前在新民村村“两委”工作超过了20年。宁向国介绍,20年前,村里的水资源还比较丰富,当时大部分村民都种过水稻,然而随着水资源的逐渐匮乏,加上其他经济作物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近些年村民们都选择了种植桑树、桃树、芒果等经济作物,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特别是水稻种植更是一度绝迹。

  去年,经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新民村1050亩土地被纳入到土地整治项目当中,通过开展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后,今年5月份,整治过后的土地完全达到耕种条件。“通水后,按照国家粮食安全相关规定,村‘两委’积极向村民宣传引导,鼓励大家种植水稻。经过前期的努力,我们预计今年整改过的田块内大约有360多亩土地能够种上水稻。”新民村党总支书记兰明海说。

  为切实保护粮食安全底线,将“饭碗”牢牢地端在老百姓手中,今年新民村还特意引进了旱稻品种进行种植。“这个品种是我们从云南文山引进的,去年就试种了一次,非常成功,主要是旱稻非常节水,平时只需喷灌将土地浇湿,就能够满足旱稻的生长需要了。”兰明海介绍,引进的旱稻品种相较于传统水稻,能够节约近80%的水,能够在水资源匮乏的山区地带进行种植,同时,由于该品种所产出的大米具备营养价值高、品质好等特点,在市场上价格能够达到7至8元一斤,能够实现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

  据介绍,目前新民村旱稻种植面积共有400余亩,有20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文开祥就是其中之一。在村“两委”的鼓励下,文开祥今年种植了一亩多的旱稻,眼下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嫩苗。“我们这儿因为缺水,很多年没有种过水稻了,对于旱地里面种水稻,我们感到新奇的同时,也很高兴今年终于能吃上自己亲手种出的大米了。”正在地里清除杂草的文开祥告诉记者,目前旱稻长势良好,后期将加强田间管理,秋收时节一定能够有个好收成。

  立足产业 凝聚力量 探索水稻种植新模式

  新民村在开辟水稻种植新赛道的同时,盐边县惠民镇建新村则是通过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的方式,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近年来,随着“惠民贡米”品牌建设不断深入,惠民镇种植水稻的农户越来越多,种植面积也达到了一万余亩,为了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底线,今年建新村集体经济从农户手中流转了80亩土地,用于集中开展“惠民贡米”种植,通过绿色种植方式持续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目前水稻秧苗移栽工作已经全部完成,预计再过半个月左右,我们就要往稻田里放入鱼苗,采取‘稻鱼共生’的模式对水稻进行管理。”建新村党总支书记黄勇介绍,通过“稻鱼共生”模式,稻田里将不再使用农药化肥,能够有效保障大米的品质,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同时,稻田里养殖的稻花鱼也能够产生效益,提高集体经济收入。

  在惠民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今年建新村还创新开展了“稻田认领”活动,利用已流转的80亩稻田,吸引社会各界人员参加“稻田认领”,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合作,已经完成了60余亩稻田的认领工作。

  “通过‘稻田认领’,让365体育滚球:的人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吸引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进来,共同守牢粮食安全底线。”黄勇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开展“稻田认领”工作,力争在本月下旬把80亩稻田的认领工作全部完成。

  今年是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出成效出经验的突破之年,也是市委确定的“大抓落实年”,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保护,深入推进农业种植园地分类优化改造和森林粮库建设,以健全农村、农资、农机、农商服务体系为关键,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68万亩、产量26万吨以上,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第二粮仓”。(郭磊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车东洪 肖憶 文/图)

审核: 雷雨阳   责任编辑: 杨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