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时间,养殖场存栏规模翻了两倍,品牌进军“中圈”市场——“闻鸡起舞”的“90后”新农人致富经

www.maomin.org     发布时间:2024-03-16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闻鸡起舞”这个词,27岁的养殖场主理人马东东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从小听鸡鸣声长大,现在每天清晨只要听到公鸡打鸣,就要开始一天的工作。”

  温度、水源、饲料、防疫……养鸡场的每一个环节马东东都要亲自把关,从2019年毕业至今,养殖场的存栏规模翻了两倍,从2万羽黑乌鸡(俗称乌骨鸡)增加到了现在的6万羽,产值也从当年的500万元发展到了如今的1500万元。

  5年间,马东东通过家禽养殖,实现了从校园走进社会的“儒雅书生”到养殖场“主理人”的身份转变。

  人生的转折

  “大学刚毕业,我和许多大学生一样,有着自己的职业梦想。”马东东笑着对记者说,“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本身是想从事教师职业,然而新冠肺炎疫情让我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马东东说,家禽养殖是从父亲那一辈开始的,“1999年,两岁的我随父母来到攀枝花,父亲在养殖场里工作,学会了一整套家禽养殖的本领,后面父亲工作的养殖场改制,他就靠着这身技术开始创业。” 

  “最早我们家在银江镇的攀枝花村建了1个养鸡棚,父亲起早贪黑地饲养着4000羽乌骨鸡,这种本地的乌骨鸡抗病能力强,并且粪便干燥,鸡舍好打理,经过父母十多年的经营,我们家的养鸡场逐渐成了本地乌骨鸡的源头厂家。”马东东对记者说。

  2019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父亲的家禽养殖造成了不小冲击。父亲的焦灼,马东东看在眼里,对家庭的责任让他作出了抉择。“我家长期从事家禽养殖,有基础、有技术,能够实现我的自身价值,于是我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马东东说。

  闯出一片天

  跳出书本,回到“从小听鸡鸣的地方”,虽然马东东不算新手,但从未管理过养殖场的他,面对眼前的两万羽乌骨鸡,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职场小白”。

  如果没有市场,再强的信心也换不来真金白银。“我鼓足勇气,驾着车就开始跑市场。”马东东对记者说。

  发名片、加微信、留电话……为了开拓市场,马东东一人吃在外、住在外,想方设法与攀枝花周边的家禽零售商对接。

  “在对接一位会理的经销商时,对方虽答应推销我家的乌骨鸡,但是迟迟未下订单,我来回跑了30多趟,最终带了10多只乌骨鸡到他的点位售卖,因市场反响良好,打消了他的顾虑,现在已经是我们的固定客户了。”马东东讲述着他跑市场的“辛酸”。

  凭借自己的一股“闯劲”,马东东逐渐打开了丽江、冕宁、楚雄等地的销售市场,因疫情滞销的2万羽乌骨鸡不仅销售一空,解决了父亲的燃眉之急,还打响了马东东的乌骨鸡品牌,为“咚咚鸡”品牌进入市场埋下了伏笔。

  2020年,马东东创办了攀枝花市嘉益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并于2023年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接过“接力棒”的马东东在创业的道路上越闯越勇。

  构筑共富体

  依靠专业合作社,除了带动村民增收外,马东东的嘉益公司还对村集体经济进行反哺——“养殖场租用的村集体土地,30亩每年租金13万元。”

  村民收入有保障,村集体盘活了闲置土地,养殖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一把三方相互奔赴的“金钥匙”,不仅“解密”了攀枝花村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财富密码”,还加速实现村民“握指成拳”的共富梦想。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当春天的旋律传进攀枝花村,马东东有了新的打算:“目前,‘咚咚鸡’已经占领了攀枝花及周边乌骨鸡市场60%以上的份额,我们想用5年的时间进入成都市场,并开设自己的专营店,‘经销商+专营店’的商业模式更能带动村民致富,也能让二半山区土地创造更高质量的价值。”(陶泓霖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岳蕾娅)

审核: 孙昕   责任编辑: 伍家秀